許多人心中都有一份對「家」的想像,那可能是對個人、對一群人、對物件、對屋宇、對環境、甚至對聲音或是氣味......種種的記憶,夾雜著趨近和逃離的情緒,描繪起來的藍圖。

「家」,通常也是一種選擇。

選擇要跟誰住、選擇生活方式、選擇住在哪裡、選擇房子的坪數、選擇房型、選擇風水、選擇建造者......,選擇情感和物質各方面的喜好。但是,在社會中,這些選擇往往難以僅由人的自由意志來決定。特別是經濟上的弱勢者,他們選擇的權力更少。

「家」的物理空間,我們叫它「房子」,正式一點稱「住宅」,文雅一點名「屋舍」、「屋宇」。在現代的臺灣社會中,是一種高單價的私有財。

「我想要有個家,但不見得買得起房。」「有了一個房子,不見得是我理想的家。」家的想像和住宅的選擇,中間的距離能有多遠、多近?我們想說一個故事,跟你討論這些想法。這個故事,叫做〈小地寶〉。

      

            IMG_3228.JPG358068379_58c4ba40f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