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蕭於勤 (一僱二主演員)    


       一個論壇劇場演員的排練筆記分享,希望藉由書寫釐清排練過程中的學習與思索,也希望藉由分享激起更多的討論。

      《一僱二主》的排練從一般劇場中的劇本分析、角色分析開始。

        排練的最初,我們拿著剛出爐熱騰騰的劇本,一同進行集體的劇本分析。我們將劇本分段,根據每段中的主要戲劇動作,給這段戲劇下個簡明扼要的標題,讓演員在每次排練時,都能以此標題作為角色表現與互動的依據。

       角色分析則從角色描繪開始,由每一位演員寫下對這角色的解讀,而扮演這位角色的演員,則默默將這些資訊儲藏在自己的角色資料庫中。其後,演員為角色創造他(她)的私密空間,並以角色身分、及旁觀者的角度與這個空間互動,發掘出更多關於此角色的可能性與面向,並和之前所蒐集的角色資料加以比對,篩選出更符合角色的詮釋方式。最後,演員將此轉化進入劇本台詞與舞台動作中。

        在跟隨劇本排練時;我們試著發掘每一個走位是否產生與角色目標相應的戲劇動作、而這個戲劇動作又是否對我們所希望達成戲劇目標有所助益;我們也在同時比較著因演員不同表現方式所產生的戲劇效果與影響。我們像是在做實驗的人類學家,將每個表現手法做為自變相,觀察依變相所產生的戲劇效果。

       但在演員越來越能投入角色與戲劇情境的時候,導演喊了暫停。

     「之前我們都太投入在戲劇情境中,現在應該跳出來重新檢視這齣戲代表的的社會意義。」導演郭慶亮如是說。

       的確,我們在演的不只是一齣戲劇,而是一齣「論壇劇場」。

      「論壇劇場」演出主題緊扣社會議題與時事,戲劇內容與角色接求為社會整體結構的縮影,與從個人心理分析角度出發的戲劇剛好相反。論壇劇場希望觀眾發現的是社會結構與制度如何影響著組成社會的個體,並從這樣的發現中著手解決戲劇角色所面對的困境。因此,雖然觀眾上台取代演員,解決的是戲劇情境中的問題,但其動作所代表的內涵,卻是對社會整體面向的反應。

        導演許慧玲也對演員們說:「你們的頭上戴了兩頂帽子,一頂是演員的帽子,一頂是論壇劇場引導者的帽子」。

        在觀眾上台取代的演出中,和觀眾互動的演員即刻背負了與前段戲劇相當不同的責任,首先當然是在即興的過程中保持劇中角色的真實性,但更艱難也更重要的卻是,演員必須同時引導觀眾發展她(他)上台後想執行的策略,給予觀眾各式的細微反應,讓觀眾察覺策略所產生的影響或發現更多其他可能採取的方法。

       讓上台的觀眾如同進入遊樂園的孩童般,睜著亮晶晶的雙眼,興致勃勃地去嘗試與體驗論壇劇場所創造出來的社會縮影。這樣安全與接納的環境,是由演員與丑客一同創造出來的。


        而演員的引導帽在此時更須清楚的支配演員給觀眾的回應,演員對於觀眾策略的接納或反對,需出於策略的社會現實性。一個苦苦哀求、痛哭流涕的策略,也許能博得一時的同情,但卻無法從根本改變角色的現實處境。演員在此時的應對與選擇便異常的重要。

        但演員的引導工作卻不單只是在演出後的介入,其實在角色建構的初期便已開始。

        如同前面所說,演員對角色的創作,不只是對單一人物的心理分析;因為論壇中的角色必須代表社會上真實存在的族群,角色的詮釋反映的是一個集體性的聲音與行動。所以我們在排戲時常常互相問的問題是: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選擇了這個行動或這樣的表現方式,如果回答是出於單一個人的性格因素,我們便須重新思考這個角色的塑造,並給予他反映社會結構的心理動機。

        戲劇的呈現、角色的互動也必須在這樣的思考中。戲劇中必須透漏足夠的訊息,激起觀眾取代與改變的意圖;常常,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的交替的增加,就會讓事情產生了轉圜的餘地,讓改變成為了可能。但在此同時,觀眾也須了解角色的顧慮、角色間的利害關係,從而更深入的思考在這樣的社會關係中,真正可行的策略。演員的表現一方面要給予觀眾上台介入的機會,一方面又必須呈現在真實世界中改變的困難度,這是一個論壇劇演員所要拿捏的天秤。

        後期精雕細琢的排練,融合了論壇劇場獨特的美學。為了激起觀眾憤而起身介入的動力,論壇劇場必須清楚呈現角色間的關係與利害衝突。演員在排戲時常常為此苦惱;「她的眼神那麼銳利,實在叫人不敢直視」,但導演慧鈴在此刻就會說:「在其他的戲甚或一般生活中,你可以將眼光轉開。但在論壇中,觀眾要看到的就是這個衝突」。於是觀眾看到論壇中的被壓迫者,一次又一次掙扎著要解決問題,卻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更多問題的打擊,直被逼到最後的末路。

       演出在即,我還在排練及學習的路上。希望經由觀眾介入的洗禮,讓論壇劇場的形式與美學更加清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