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蕭於勤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許慧鈴導演在戲劇盒主要負責規劃青年人的戲劇參與,培養新一代的劇場能量。與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差了兩個世代的慧鈴,非常清楚她在世代傳承中扮演的角色。從小就在戲劇文化浸淫下成長的她,對新加坡戲劇青年的培育充滿了熱情,在這次談話中,慧鈴滔滔不絕的分享她的理念與對未來的計畫。

        許慧鈴自國小起便參加當地福建會館所舉辦的兒童演藝班。這個演藝班並非台灣常見的的短期才藝班,而是長期文化知識的培養。慧鈴說她對華文及華語文化的了解,有很多是在這段期間的累積。雖說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文,慧鈴的華文講得很好,但她也感覺到,比起另一位導演郭慶亮,慶亮更能夠使用精準的字眼表達自己的意思。慧鈴說,這就是兩個世代的差異。而在她之後的世代,這樣的差異勢必會更大。這是常以華語創作的戲劇盒未來將面臨的挑戰,但同時也會是激勵他們華語創作的一個動力。


        受慧於兒童演藝班,年紀漸長的慧鈴聯合一同在演藝般成長的同齡人組成青年團,繼續戲劇文化的工作。一方面參與專業的戲劇演出,一方面也將自己所學回饋給扶植她成長的兒童演藝班,從事戲劇教學的工作。慧鈴自二十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她戲劇反哺的使命。


       也是在這時期的劇場工作中,慧鈴認識了戲劇盒總監郭慶亮。


       2002年慧鈴開始擔任慶亮的助理,並參與了第一次戲劇盒的社區演出。04年戲劇盒因政治壓力暫時停止營運,但戲劇盒在社區的工作未曾停止,慧鈴在此段期間仍無薪工作,繼續社區中的戲劇工作。05年戲劇盒恢復營運,慧鈴也正式成為戲劇盒的重要成員。


        戲劇盒培育劇場新世代的其中一個計劃「眾伙人」就是由慧鈴負責。在初期是到各級學校的週會演出。「眾伙人」聽起來像是「縱火人」,這個計劃就是希望在年輕世代中灑下戲劇的火苗,讓戲劇藝術能夠持續的延燒。本來是想藉由在學校的演出,讓更多青年人接觸戲劇,但慧鈴提到一次失敗的演出經驗,讓她決定改變整個計劃進行的方式。


         在某次「眾伙人」受邀演出的週會,老師一開始便輪番上台訓話,校長跟著 上台大罵學生,原定在週會中演出45分鐘的論壇劇場最後只剩下15分鐘的時間,面對著這一堆被訓的無話可說的學生們,原想帶給學生們一次美好戲劇體驗的慧鈴,只得匆匆演出五分鐘的反模式,接著便用演講的方式告訴大家論壇劇場是甚麼。慧鈴說:「這真的是最糟糕的第一次劇場經驗」。的確,在那樣壓抑的氛圍下,用最不劇場的方式介紹被壓迫者劇場,真是十萬分的諷刺。在此之後,慧鈴停止了在學校演出的模式,並更認真思考;如何在開放、專業的環境中創造正面的戲劇經驗。就戲劇的教育與推廣而言,這應該是更重要的核心價值。


        另一個慧鈴在戲劇盒執行的青少年培育計劃名為「藝樹人」。相較於之前播種式的「眾伙人」,「藝樹人」更屬於紮根式的培育計劃,深入訓練有潛力的未來劇場工作者。有感於大部份新加坡學生在升上高中後,由於課業及升學的壓力停止了藝術或戲劇的課外活動,慧鈴組織了幾個相當有心的高中學生,提供他們每周固定時數的專業戲劇課程,包含表演、編劇等。另外也讓他們協助戲劇盒正在進行的社區戲劇活動,從參與中學習戲劇的使用與技巧。「藝樹人」從專業劇場與社區劇場兩方面進行訓練,計劃執行長達五年。慧鈴說,開始時雖由她主導訓練課程編排,但到後期,她就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有興趣的領域學習。在今年(2012)三月,這些學生演出了他們的畢業製作:高行健的「車站」。慧鈴對她的學生感到非常驕傲,她說即使是畢業製作,這群學生仍展現他們旺盛的學習企圖心,故意負責自己比較不熟悉的劇場工作,讓這最後的成果呈現,也包含著滿滿的學習。


        在排戲之餘,我們邀請慧鈴到正在進行環境劇場工作的桃園永興社區參訪,她說她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區居民的自發與主動性;每個參與的居民似乎都了解自己在這個戲劇團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負責的工作,也明白意識到這個戲劇工作所要傳達的聲音。慧鈴說,在新加坡,這個聲音多半是由上到下的,但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在台灣做的這些社區工作,卻是將底層的聲音組織起來,試圖向上傳遞。慧鈴近日也計劃進行這個常民聲音的組織工作,她希望用地域性的共同記憶做為連結,用戲劇記錄快速變遷的新加坡,寫出屬於民眾的歷史片刻。因為唯有由生存在這土地上的人民記錄下的歷史,才是真的歷史,而不是政府編輯過後告訴大家的歷史。


  訪談過程中深深感覺到慧鈴的用心與對社會現況的深刻思考。做為一個承先啟後的角色,她接受了社會給予她的文化餵養,現在的她則將所得反哺給這個社會,同時用戲劇記錄屬於她的世代。她了解她所身處的位置,也認真的承擔做為她那個世代的責任。在台灣的我們也暗暗期許自己,做為台灣的許慧鈴,承擔起傳遞台灣戲劇聖火的任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