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蕭於勤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許慧鈴導演在戲劇盒主要負責規劃青年人的戲劇參與,培養新一代的劇場能量。與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差了兩個世代的慧鈴,非常清楚她在世代傳承中扮演的角色。從小就在戲劇文化浸淫下成長的她,對新加坡戲劇青年的培育充滿了熱情,在這次談話中,慧鈴滔滔不絕的分享她的理念與對未來的計畫。
文/ 賴淑雅
郭慶亮,個子矮小且相貌不揚,在人群中沒什麼理由會被注意到;但站在導演台上,他卻是位不折不扣的巨人,悠遊於布萊希特、梅耶荷德、葛陀夫斯基、史坦尼等重要表演體系之間從容指導舞台上的演員,更善用他數學系畢業的訓練背景,理性精確分析劇本台詞、演員行動線和舞台場面調度。還堅持用鋼筆寫字的他,導演筆記裡塗滿了各式分析性的圖表,自稱音樂聽得很雜的他,Mac Air裡隨時可以調出搖滾、龐克、民謠、爵士、西洋古典、廣東歌、台語歌等音樂讓演員作即興,言談中總是不經意便流露他對中西文學、舞蹈、建築、社會學的博學知識。
在我有限的劇場導演朋友中,郭慶亮肯定是基本功夫最紮實的一位,但他低調到很少向人提起早年曾與新加坡戲劇之父郭寶崑工作、深受其左翼思想啟蒙,也曾擔任過「必要劇場」的青年團藝術總監,20年前更因為與友人做了新加坡第一齣論壇劇場演出,遭到政府人員跟監長達八個月!任職「戲劇盒」藝術總監至今導演了40幾齣中大型戲劇作品在各大劇院演出,還持續嘗試新的劇場方法和形式,今年不僅與香港的進念‧廿面體合作實驗性極高的演出《百年之孤寂10.0 – 文化大革命》,也在《平行城市---工廠》裡把觀眾帶進印刷工廠裡與真實的工人演員互動、參與工人的勞動、在《補天計畫之我們》則在廢棄的舊鐵道沿線進行跨領域的藝術展演,每一場演出從傍晚6點鐘演到天黑即止。
已漸漸帶起兩副眼鏡(一副看近、一副看遠)的慶亮,為了培養新加坡年輕劇場人才,這幾年陸續邀請了台灣的紀蔚然、王榮裕、香港的鄧樹榮、榮念曾等大咖到新加坡開設工作坊,還發起一個聽起來很瘋狂的INSTANT THEATRE PROJECT,找來英國知名建築師設計一個可以自由組合變形、可以摺疊的巨型帳棚,為的是把論壇劇場帶到各地演出,帳篷在哪、論壇劇場就在哪演出,演出時帳篷裡的其他空間還兼作展覽、工作坊、在地工藝展售等多功能配套使用,讓巨型帳篷成為新加坡的一個重要的移動風景。
文/呂苡榕 (立報記者)
彈性勞動時代來臨,不穩定的勞動契約、沒有勞動權益保障,派遣讓一個員工擁有兩個老闆,卻沒有雙重保障。一旦遇上職災,派遣 公司與要派公司雙雙棄勞工於不管。面對大量使用派遣員工的年代,民眾該如何自處?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今年推出新戲《一僱二主》,邀請民眾一起思考派遣勞 工如何突破困境。
《一僱二主》是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繼去年討論高房價問題的戲劇──《小帝寶》之後再度推出的新戲,這次劇團將焦點放在勞工議題,討論派遣勞工面臨的困境與為難。
新DM馬上會出現在各大藝文場所,歡迎大家取閱!!
每個小細節都有它的涵義喔! 大家拿到的時候別忘了多看它兩眼,仔細看看我們想說的是甚麼呢?
謝謝平面設計 蘇琬婷幫我們設計這個寓意濃厚的新視覺!!
文/蕭於勤(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在論壇劇場中,劇組對戲中議題的思考與理解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課。因此在排練初期,導演郭慶亮用了許多方法讓演員們看勞工這個大議題。
在其中一個關於生產鏈的即興活動中,演員做了一個"麥當勞薯條從哪來"的即興。從馬鈴薯產地開始,經過收成、篩選、加工、運輸,在下面這張照片裡,已經到了最後的一個階段--麥當勞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