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地寶》主角是計程車司機徐大方,圍繞徐大方的其他角色包括了他的父親,一位外省老兵;他的未婚妻,一名被老爸要求男方要有房子才能嫁人的女孩;兩位原住民朋友,村落與集體安置的捍衛者,以及,因村落拆遷而提出替代方案並說服徐大方接受的黃議員。

(圖:寶山巖的村民,左起慧君、徐勇、廣才、阿德)
剛開始準備角色時,導演會發給每位演員一張深黃色的麻將紙,請演員在紙上畫出角色的輪廓;只有大致的頭形輪廓,而沒有五官、身材等具體的細節。畫完後,全體演員一齊圍坐於畫紙前,人手一支顏色互異的奇異筆,寫下對於這個角色的基本認識。這時,我發現了包括我在內的每一位劇組夥伴,對於計程車司機、外省老兵、原住民、議員等角色,或多或少都有刻板印象。例如我的刻板印象有:計程車司機都會講閩南語,外省老兵大多痛恨民進黨,原住民的心思比其他族群更單純,議員到處勾結各種關係與利益……這些刻板印象或來自於報章媒體、或主觀的印象、或不夠全面的觀察、或道聽塗說、或純粹的個人直覺,總之,我們好像認識角色但又不認識角色,也可以說,我們認識的是我們自以為是的角色,而這樣的認識,其實投射出的,是我們個人的片面與不足。
(圖:角色塑造時,劇組夥伴寫下對徐大方這個人物的刻板印象)
(圖:新加坡演出時,觀眾上台取代大方,與他的未來岳父對話)
演員認識角色時,會投射出個人的片面與不足;觀眾觀看角色時,會投射出自我的見解與想像;觀眾上台取代時,會投射出自己的思考與方案。演員、角色、觀眾等等「個人」,因戲的緣故而聚合於劇場,使「個人」的片面與不足獲得補充、見解與想像獲得提升、思考與方案更加周延,而這便說明了,劇場仍可在這個已然非常個人化的社會中,保存其社會性意義。
《小地寶》原訂場次的票券已售罄,日前緊急加場:http://catt0501.pixnet.net/blog/post/63688453
《小地寶》原訂場次的票券已售罄,日前緊急加場:http://catt0501.pixnet.net/blog/post/63688453
全站熱搜